【教材】范仲淹<岳陽樓記>翻譯、賞析

岳陽樓記

范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參考翻譯

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安居樂業,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增它舊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連接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寬廣無邊;早晴晚陰,氣象萬千。這是岳陽樓盛大壯觀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經)很詳盡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湘,被貶的政客和詩人,大多在這裡聚會,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渾濁的浪衝向天空,太陽和星辰都隱藏起了光輝,山嶽也潛伏起形體;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桿倒下,船槳斷折;傍晚的天色暗下來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產生被貶離京、懷念家鄉、擔心誹謗、害怕譏諷的情懷,(會覺得)滿眼蕭條景象,感慨到極點而悲傷了啊。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萬里碧綠;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五彩的魚兒(在水中)暢遊;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蘭花,茂盛並且青綠。偶爾或許大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照在湖面上閃著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潛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這樣的樂趣(真是)無窮無盡!(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爽快,光榮和屈辱都被遺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是喜洋洋的歡樂啊。

唉!我曾經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心思,或許不同於(以上)這兩種表現的,為什麼呢?(是由於)不因為外界環境的好壞或喜或憂,也不因為自己心情的好壞或樂或悲。處在高高的廟堂上(在朝),則為平民百姓憂慮;處在荒遠的江湖中(在野),則替君主擔憂。這樣(他們)進朝為官也憂慮,退居江湖為民也憂慮。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一定會說:「比天下人憂慮在前,比天下人享樂在後」吧!啊!(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和誰志同道合呢?

 

賞析

(一)文章結構

  1. 敘事
    起:作記之緣由─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請作者作文以記之。
  2. 寫景〈抒情〉
    承:記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異」字,引出「雨悲」、「晴喜」)
    轉:雨悲
    (1)雨景-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
    -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2)悲情-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轉:晴喜
    (1)晴景-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2)喜情-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 ,其喜洋洋者矣。
  3. 議論〈抒懷〉
    合:古之仁人超越得失,或異二者為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二)內容探究

本文寫作獨具慧眼,由客觀登覽湖景,抒發主觀感受、再將此種境界擴大,襯托出個人胸襟與抱負,使整篇文章氣勢達到最高潮;其中以三、四段境界多變,值得加以著墨。

  1. 層次感
    兩種環境和兩種不同的心境畫出結構上的兩大層次--先描景後寫情,畫出每一部分景與情之間的層次;先寫白天再寫夜晚,畫出寫景部分的景物層次。
  2. 著眼點
    其一是天色,天雨霏霏和碧空萬里;其二是湖光,濁浪、水鳥、舟船、游魚、芷蘭;其三是人情,「商旅不行」和「漁歌互答」。
  3.  對比度:有景物上的明暗對比。
    (1)其一是色調上的對比,於亂雨紛紛之日,陰風狂吼之時,「日星隱耀」消蝕光芒,籠罩著一片昏暗的景象,尤在薄暮時分,天空和湖面迷茫冥冥。 但是,暮春三月,春光明媚水天一色,游魚閃光,尤在晚月臨空之時,整個湖光浸染在月水之中。 色調明麗、舒美、嫵媚。
    (2)其二是氣氛上的對比,前者狂風大作,令人戰慄不止;虎嘯猿啼,使人毛髮直立。後者是沙鷗自由飛翔,魚兒悠悠沉浮,漁歌此唱彼和,欣然怡然的氣氛氤氳其中。
    (3)其三是狀態上的對比,環境惡劣時,一切都處在激烈變化的動態之中,風為號,浪為排,檣為傾,楫為摧。浪借風勢,風摧浪激,打翻了舟船,遏止了航行,把洞庭湖上下攪得天地翻覆。而到境況平靜時,一切都處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之中;「波瀾不驚」,湖光漪漣,鳥能飛翔棲息,魚可游泳湖中,以動襯靜。「長煙一空」,煙霧消散,玉輪東掛,能照千里大地,倍顯靜謐,而「靜影沉璧」,月光似白璧,投入水中,則更從靜態上下筆。
  4. 情感上的悲喜對比
    見「風急天高猿嘯哀」,則觸景傷懷。 有別離國都的憂傷,有懷念故土的思情,有淒涼滿目的慨嘆,有擔心讒毀、害怕譏笑的恐懼。 「感極而悲者矣」,提挈悲的程度。 見春光萬里氣象新,則即景抒懷,寵辱得失,一切都拋到九霄雲外,臨春風而歡愉,斟美酒而酣飲,自是另一番心情。 「其喜洋洋者矣」,顯出喜的情懷。
    這兩段文字,墨蘊彩色,恣肆淋漓,並舉兩種觸景睹物的不同感情和態度,形成判然不同的藝術畫面,迥然有別的心理境界(內在實為一致)。這一段看來潑墨如注,似為全文重心,但都是為下文的議論作準備。

(三)修辭探究

  1. 感嘆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2. 提問
    然則何時而樂耶?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3. 激問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吾誰與歸!
  4. 暗用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暗用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之名言)
  5. 誇飾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皓月「千里」。
  6. 略喻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浮光」「靜影」為喻體,「躍金」「沉璧」為喻依,喻詞省略)
  7. 借代
    「錦鱗」游泳。(借代為魚)
    居「廟堂」之高…… 處「江湖」之遠。(「朝堂」借代為朝廷,「江湖」借代為草野)
  8. 擬人
    「銜」遠山,「吞」長江。
  9. 映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表意而言為映襯,就形式而言為排比或類疊)
    霪雨霏霏與春和景明兩段
  10. 句中對
    政通人和
    朝暉夕陰
    遷客騷人
    檣傾楫摧
    虎嘯猿啼
    去國懷鄉
    憂讒畏譏
    春和景明
    岸芷汀蘭
    心曠神怡
  11. 單句對
    銜遠山,吞長江。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12. 隔句對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3. 排比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進亦憂,退亦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4. 倒裝
    「吾誰與歸」即「吾與歸誰」的倒裝。
  15. 摹寫
    銜遠山,吞長江,……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虎嘯猿啼。
  16. 互文
    朝暉夕陰
    岸芷汀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四)本文特色

記敘、寫景、議論的緊密結合

文章的第一段為記敘。第二段寫洞庭湖的遠景,但這只是一個引子,第三段緊承上段「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而來,寫一陰一晴兩個特定的畫面,每個畫面都是先寫景,後寫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突出的表現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而這種悲和喜又全是因「物」因「己」而生。這樣就很自然地轉到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上來,並由此而生發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深議論。

全文就這樣將記敘、寫景、議論結合起來,環環相扣,層層蓄勢,有力地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此文在謀篇上採取「總敘分述」的手法,首段敘作記之緣起,次段總敘岳陽樓「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這是岳陽樓的大觀。將巴陵的勝景,作了一番簡要的勾勒,就大處著眼,行文利落,又有特色,同時在這裏文章做了重要的轉折,由遷客騷人,引起「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為三、四段舖陳預下伏筆。

在三、四段中,一方面承接詳述洞庭湖四周的景觀,同時牽引出「己悲」、「物喜」兩種情境。

在「己悲」的外在景觀,則以霪雨、陰風、濁浪、日星、山岳、檣楫、虎猿來烘托出「去國懷鄉,憂讒畏譏」之感,正是承接上段的「遷客騷人」設身抒情而發。

 

(資料來源:三橘之戀

對「【教材】范仲淹<岳陽樓記>翻譯、賞析」的一則回應

  1.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
    想請問一下詞性是?

    • 也想請問一下這個的詞性是怎麼樣的呢?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 這句和前述問題差不多,大抵也是「名動名動」。
        為了更好區分,我傾向將「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指為「形名動名」或「名動名」(形+名可作為一個大名詞視之),以體現月光在水面和湖底的各種姿態。
        前問的「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如上述細分為「名動名」也是合適的。

    • 你好,若參照白話應該能看出端倪喔!
      這裡是描寫岳陽樓下雨時,藉由陰風、濁浪、日星、山岳等事物各自的動作表現,呈現當時的景色樣貌;故詞性大致為「名動名動」。
      然譬如風、浪的陰、濁可細分為形名,怒號為副動,而後三句的文法上甚至可顯見動作的受詞,亦可說為名動名;至於是否這麼追究,就見仁見智囉!

      • 你好 ~
        所以陰風怒號(形名副動),濁浪排空(形名副動)對嗎?
        日星隱耀,山岳潛形 這句我仍然不是很明白..,可以再解釋一次嗎?
        這學期的新國文老師在課堂上直接帶過QAQ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國文老師說是(形名動動)是對的嗎?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所以你覺得(形名動名)比(形名形名)來得合適對嗎?

    • 謝謝你的欣賞,文末連結"三橘之戀"是我當時認為能搜尋到最好的翻譯,故參考引用並融入個人所學整理而成。若尋別篇文章的翻譯,恐怕要回去翻課本了!(笑)

  2. 岸芷汀蘭的意思應該是 岸邊及沙洲上的白芷和蘭草哦!
    是互文見義的用法

    • 是的,「岸芷汀蘭」是為互文修辭,描寫岸邊花草蔥鬱之貌。
      翻譯來自網路文章,原著欲分別敘述,我猜或是想更凸顯兩者交錯生長之感吧?
      謝謝你的註解唷~

發表留言